9月19日,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標準化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標準科技集團承辦的標準化服務業發展推進會在北京舉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服務業部主任楊澤世、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慧君、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服務業處處長李際平、原國務院參事張綱、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長任興洲、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劉洪生、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院長林樹青、中關村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孫育寧等領導,中國標準化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標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華標旅(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萬豪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喬智創新(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江西華中標準化事務所、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湖北華科瑞誠標準化技術服務事務所、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浙江省方大標準信息有限公司、BSI和ASTM國際標準組織、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會客廳等機構代表18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巫小波主持。
此次推進會以“標準服務雙創”為主題,就如何發揮標準在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用標準化創新更好地促進創新創業,最大限度地釋放“標準化+”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的催化效益等問題進行研討,引導幫扶企業形成獨有的比較優勢,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會上舉行了中國標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喬智創新(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質信標準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臻成偉業標準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中標賽宇科技有限公司、中檢華納(北京)質量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首批9家標準化服務機構入駐中關村簽約儀式,也標志著中關村標準化服務業新一輪發展高峰的到來,將更好地從標準化角度服務中關村創新創業企業,將優質的標準化服務直接帶到中國“雙創”的最前沿。
楊澤世 表示,標準化是進行質量管理的基礎,是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的前提,企業引入標準化有利于提升企業規范化管理,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標準化推進的過程正是知識和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是托起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平臺。一方面,科技創新是推動標準化水平提升的源泉,另一方面,標準的理念、方法、原理為創新活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可以縮短創新成果市場化的周期,一項創新技術一旦被納入標準,就很容易被廣泛認可,形成規模效益。國家當前正在大力推進標準化服務業的發展,在深化標準化改革方案、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明確了標準化服務業的支持政策,目前標準化服務業已經納入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從事標準化服務的企業將有機會得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也將標準化服務業納入其中,這為標準化服務企業工商登記注冊提供了依據。國家標準委將繼續培育標準化服務業,目前正在研究準備下達第二批標準化服務業試點,同時積極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引領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通過領跑者制度鼓勵企業主動創新,進一步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加強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向社會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標準創新服務的平臺,推動企業創新技術市場化、產業化。
趙慧君 表示,中關村一直非常重視標準化服務業的培育和發展,積極承擔了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先行先試工作,在推動中關村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打造世界先進標準的引領輻射區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順利通過了全國首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驗收;出臺實施了培育和發展標準化服務業的政策,實施了中關村標準化行動計劃,制定了相關的資金支持辦法,吸引標準服務業在中關村積聚發展;引導一些標準服務機構進駐了中關村創業大街,開展對新創辦企業和外籍人才創業的標準化服務。下一步中關村將圍繞培育發展標準化服務業,出政策、搭平臺、促創新,積極營造有利于標準化創新發展的環境,推動標準化服務業的新政策、新機制、新舉措在中關村先行先試,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標準化服務機構,打造中關村標準化的服務品牌。
劉洪生認為,“雙創”需要標準化服務。當前,“雙創”帶來的市場活力前所未有、載體平臺快速發展、社會熱度不斷提升。在創新創業中培育和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共同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推動了服務業的壯大和制造業的升級。但是與此同時,中小微企業急需增強標準化意識,急需提高標準化能力,來擴大市場優勢,并通過參與高層次的標準化活動,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提高標準水平,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標準化從業人員應該總結和梳理如何制定實施中小微企業標準去支撐商業模式創新、完善標準體系提升標準水平、通過參與更高層次標準化活動去鞏固和占領市場、將企業的技術、市場優勢通過標準化固化和穩定提升等相關問題。
李有平 表示,多年來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對服務業中的高技術服務業(包括標準化服務業)的發展,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注,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2016年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對高技術服務業予以重點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擴充了高技術服務業領域的范圍,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型業態納入支持范圍,特別是在高技術服務領域中,列出了標準化服務等相關內容; 二是對認定指標進行了調整,在知識產權評價中將企業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檢測方法、技術規范等情況作為了加分項,在技術服務收入中增加了技術咨詢與市場評估,充分考慮了高技術服務業的特點,增強了政策措施的落地能力。2016年“標準化服務技術”和“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服務”兩個子領域的認定企業數分別為32家和51家。相信通過政策的宣傳和培訓,將會有更多高水平的平臺型的標準化服務業企業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從而更好地推動高技術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在推進會的沙龍環節,參會嘉賓針對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相關需求、借鑒相關企業的先進實踐經驗、標準化服務業的主要功能和定位、標準化服務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推進標準化服務業發展所需要的國家政策支持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張綱表示,標準化支撐服務型制造業的發展,服務型制造創新鏈的支撐是標準化,“中國標準2030”已經在路上;任興洲認為,標準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一方面源于我國經濟發展到特定階段面臨的動力機制轉化,另一方面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需要提升供給率,都離不開標準化。李際平表示,標準化不足是服務業發展的短板,所以在服務業發展大綱中明確了到2025年服務業標準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會議還安排了12場圍繞“關于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的思考”“標準引領產業創新發展”“旅游標準化服務探路者”“標準化服務業商業模式”“ASTM面向全球市場的標準化服務模式”等主題的精彩演講,從標準化服務的不同方面,總結了過往標準化服務的經驗,分析未來標準化服務創新的趨勢。 據介紹,2015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辦發〔2015〕89號)明確提出了“培育發展標準化服務業,標準化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的發展目標,強調“建立完善標準化服務體系及加快培育標準化服務機構”等主要任務。本次會議既是標準化工作服務于質量提升現實和未來需求的研討交流,也是標準化服務業如何更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體現價值的思考謀劃。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標準化理論與戰略研究所朱翔華博士做了“標準化與專利協同發展”的主題講座;谄鋮⑴c起草的《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管理規定》,就專利信息的披露、專利實施許可、強制性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特殊規定、附則5章24條等幾方面進行了重點解讀,內容系統,有針對性,對標準化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歐盟駐華標準化專家徐斌博士結合自己參與企業標準、國際標準的先進經驗,從標準和技術法規融入、標準與創新、企業標準化工作建議幾方面就如何提高企業標準競爭力進行了生動的講解,給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全國制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張偉娟主要圍繞國際標準制修訂程序、案例分析、相關注意事項就企業如何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進行了細致的闡述,為企業將標準化作為推動器,為企業更好地實現“走出去”戰略提供了快捷的路徑。
本次培訓得到了海淀區質監局的大力支持和其下屬企業單位的積極響應,培訓氛圍活躍,成效明顯。通過此次培訓,企業對創建標準化體系的意義以及如何建立企業標準體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人不僅是標準的實施者,更是標準的制定者,以標準化抓手激發企業內在發展潛力,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提質增效注入新活力。本次培訓也是中標集團“標準引智”大講堂系列課程之一,下一步還將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實際調研對標準化工作的需求,不定期組織標準化公益講座,更好地發揮標準化的引領、規范和支撐作用。
9月19日,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標準化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標準科技集團承辦的標準化服務業發展推進會在北京舉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服務業部主任楊澤世、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慧君、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服務業處處長李際平、原國務院參事張綱、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長任興洲、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劉洪生、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院長林樹青、中關村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孫育寧等領導,中國標準化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標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華標旅(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萬豪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喬智創新(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江西華中標準化事務所、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湖北華科瑞誠標準化技術服務事務所、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浙江省方大標準信息有限公司、BSI和ASTM國際標準組織、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會客廳等機構代表18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巫小波主持。
此次推進會以“標準服務雙創”為主題,就如何發揮標準在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用標準化創新更好地促進創新創業,最大限度地釋放“標準化+”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的催化效益等問題進行研討,引導幫扶企業形成獨有的比較優勢,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會上舉行了中國標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喬智創新(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質信標準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臻成偉業標準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中標賽宇科技有限公司、中檢華納(北京)質量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首批9家標準化服務機構入駐中關村簽約儀式,也標志著中關村標準化服務業新一輪發展高峰的到來,將更好地從標準化角度服務中關村創新創業企業,將優質的標準化服務直接帶到中國“雙創”的最前沿。
楊澤世 表示,標準化是進行質量管理的基礎,是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的前提,企業引入標準化有利于提升企業規范化管理,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標準化推進的過程正是知識和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是托起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平臺。一方面,科技創新是推動標準化水平提升的源泉,另一方面,標準的理念、方法、原理為創新活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可以縮短創新成果市場化的周期,一項創新技術一旦被納入標準,就很容易被廣泛認可,形成規模效益。國家當前正在大力推進標準化服務業的發展,在深化標準化改革方案、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明確了標準化服務業的支持政策,目前標準化服務業已經納入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從事標準化服務的企業將有機會得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也將標準化服務業納入其中,這為標準化服務企業工商登記注冊提供了依據。國家標準委將繼續培育標準化服務業,目前正在研究準備下達第二批標準化服務業試點,同時積極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引領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通過領跑者制度鼓勵企業主動創新,進一步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加強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向社會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標準創新服務的平臺,推動企業創新技術市場化、產業化。
趙慧君 表示,中關村一直非常重視標準化服務業的培育和發展,積極承擔了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先行先試工作,在推動中關村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打造世界先進標準的引領輻射區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順利通過了全國首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驗收;出臺實施了培育和發展標準化服務業的政策,實施了中關村標準化行動計劃,制定了相關的資金支持辦法,吸引標準服務業在中關村積聚發展;引導一些標準服務機構進駐了中關村創業大街,開展對新創辦企業和外籍人才創業的標準化服務。下一步中關村將圍繞培育發展標準化服務業,出政策、搭平臺、促創新,積極營造有利于標準化創新發展的環境,推動標準化服務業的新政策、新機制、新舉措在中關村先行先試,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標準化服務機構,打造中關村標準化的服務品牌。
劉洪生認為,“雙創”需要標準化服務。當前,“雙創”帶來的市場活力前所未有、載體平臺快速發展、社會熱度不斷提升。在創新創業中培育和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共同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推動了服務業的壯大和制造業的升級。但是與此同時,中小微企業急需增強標準化意識,急需提高標準化能力,來擴大市場優勢,并通過參與高層次的標準化活動,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提高標準水平,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標準化從業人員應該總結和梳理如何制定實施中小微企業標準去支撐商業模式創新、完善標準體系提升標準水平、通過參與更高層次標準化活動去鞏固和占領市場、將企業的技術、市場優勢通過標準化固化和穩定提升等相關問題。
李有平 表示,多年來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對服務業中的高技術服務業(包括標準化服務業)的發展,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注,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2016年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對高技術服務業予以重點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擴充了高技術服務業領域的范圍,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型業態納入支持范圍,特別是在高技術服務領域中,列出了標準化服務等相關內容; 二是對認定指標進行了調整,在知識產權評價中將企業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檢測方法、技術規范等情況作為了加分項,在技術服務收入中增加了技術咨詢與市場評估,充分考慮了高技術服務業的特點,增強了政策措施的落地能力。2016年“標準化服務技術”和“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服務”兩個子領域的認定企業數分別為32家和51家。相信通過政策的宣傳和培訓,將會有更多高水平的平臺型的標準化服務業企業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從而更好地推動高技術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在推進會的沙龍環節,參會嘉賓針對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相關需求、借鑒相關企業的先進實踐經驗、標準化服務業的主要功能和定位、標準化服務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推進標準化服務業發展所需要的國家政策支持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張綱表示,標準化支撐服務型制造業的發展,服務型制造創新鏈的支撐是標準化,“中國標準2030”已經在路上;任興洲認為,標準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一方面源于我國經濟發展到特定階段面臨的動力機制轉化,另一方面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需要提升供給率,都離不開標準化。李際平表示,標準化不足是服務業發展的短板,所以在服務業發展大綱中明確了到2025年服務業標準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會議還安排了12場圍繞“關于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的思考”“標準引領產業創新發展”“旅游標準化服務探路者”“標準化服務業商業模式”“ASTM面向全球市場的標準化服務模式”等主題的精彩演講,從標準化服務的不同方面,總結了過往標準化服務的經驗,分析未來標準化服務創新的趨勢。 據介紹,2015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辦發〔2015〕89號)明確提出了“培育發展標準化服務業,標準化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的發展目標,強調“建立完善標準化服務體系及加快培育標準化服務機構”等主要任務。本次會議既是標準化工作服務于質量提升現實和未來需求的研討交流,也是標準化服務業如何更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體現價值的思考謀劃。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標準化理論與戰略研究所朱翔華博士做了“標準化與專利協同發展”的主題講座;谄鋮⑴c起草的《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管理規定》,就專利信息的披露、專利實施許可、強制性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特殊規定、附則5章24條等幾方面進行了重點解讀,內容系統,有針對性,對標準化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歐盟駐華標準化專家徐斌博士結合自己參與企業標準、國際標準的先進經驗,從標準和技術法規融入、標準與創新、企業標準化工作建議幾方面就如何提高企業標準競爭力進行了生動的講解,給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全國制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張偉娟主要圍繞國際標準制修訂程序、案例分析、相關注意事項就企業如何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進行了細致的闡述,為企業將標準化作為推動器,為企業更好地實現“走出去”戰略提供了快捷的路徑。
本次培訓得到了海淀區質監局的大力支持和其下屬企業單位的積極響應,培訓氛圍活躍,成效明顯。通過此次培訓,企業對創建標準化體系的意義以及如何建立企業標準體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人不僅是標準的實施者,更是標準的制定者,以標準化抓手激發企業內在發展潛力,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提質增效注入新活力。本次培訓也是中標集團“標準引智”大講堂系列課程之一,下一步還將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實際調研對標準化工作的需求,不定期組織標準化公益講座,更好地發揮標準化的引領、規范和支撐作用。